您现在所处的位置是: 首页> 理论建设
区域性社区教育发展路径研究

来源:享学网 发布时间:2014-07-07 作者:程仙平

收藏

 ── 以浙江为例

【本文系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14年度课题“浙江社区教育发展逻辑与制度框架研究”(编号2014SCG110)的研究成果。已发表在《教育评论》2014年第6期】

【摘要】社区教育根植于民生,区域性社区教育发展应以“发展、转型、为民”为价值取向,坚持两项发展原则,促进发展高度、维度、深度和效度“四度”融合,促成个性化、数字化、标准化“三化”的发展导向,形成以终身学习为核心的新学习文化,推进学习型社区建设、队伍职业化发展和社区教育科学研究等基础工作,以构建现代社区教育体系。

【关键词】区域性社区教育  发展路径  人本关怀  品牌效应

【作者】程仙平,浙江省社区教育指导中心助理研究员(浙江杭州  310030)

  社区教育作为一种教育与社会结合的社会文化现象和实践活动,被视为社区发展和民众个体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与民生问题休戚相关[秦纳.立足民生:推进社区教育内涵建设[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31.],理应成为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内容。当前,浙江省正积极推进科学发展,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小康社会。社区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的增长点,能在推进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两富”社会中大有作为。本文以浙江社区教育发展为例,探讨今后区域性社区教育发展的路径。

一、现代社区教育的内涵

  社区教育是随着人类的生存、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革以及民主意识觉醒,适时产生与发展。1986年“真如中学社会教育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现代意义社区教育的起源。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实现了由服务学校单一单向型向为覆盖民众素质和生存技能的多样型转变,教育内容覆盖了民众工作、生活的各方面。

  现代意义上的社区教育理念最初出自于杜威的“学校即社会”哲学思想,伴随着社会实践不断丰富和理论内涵逐渐完善,社区教育逐被各国接受。美国学者认为社区教育理念修正了现存的教育体系,社区教育是为了整个社区的各种年龄、各类职业的所有社区居民所提供的非正规教育服务;发展中国家认为社区教育即为民众教育,通过教育的力量使社区民众自觉参加与改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过程。因社区教育发展实践动态性和不成熟,我国在社区教育的内涵的界定和理解上出现了种类繁多且有差异性的认识与理解,但对于发展社区,消除社会问题和提高社区民众素质、生活质量等社区教育三大功能已达共识。

  不可否认,现代社区教育旨在促进社区发展和人文素养以提升生活质量(即双发展)为价值取向的教育综合体。社区教育实质是人类对自我发展的觉醒和追求,是“社区的居民对教育拥有的决定权,以及为创造社区教育而负有的责任”[吴遵民.关于对我国社区教育本质特征的若干研究和思考——试从国际比较的视野出发[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3):26.]。社区教育始终贯穿人本教育思想,社区发展本位和民众终身发展本位是其两大本质属性。同样,社区教育具有公益性,唯有坚持民生为本,才能展现其人本关怀属性。

二、浙江社区教育发展现状

  良好的经济条件奠定了社区教育的现实基础,浙江已建立起了的较为完备的学校化教育体系,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新成绩。20世纪80年代末,象山县、海曙区以加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合作、服务于中小学校外教育等方式等探索社区教育。20世纪90年代,随着“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变,浙江社区教育的对象范围不断扩大,成人也被纳入大教育对象之中;21世纪初,浙江社区教育实验范围不断拓宽,落后和农村地区社区教育逐步推进;教育内容不断充实与丰富,以满足民众生存生活的多方面终身学习需求,提高受教育年限、改善生活质量和提升幸福指数。概而言之,浙江社区教育渐入“以点带面、面面俱到”的跨越式阶段,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发展模式。

  (一)打造出一批具有本土特色的社区教育品牌

  总体而言,浙江社区教育处于一个“高位运行”的发展态势。浙江各地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积极探索社区教育品牌的运作规律,深化社区教育均衡发展,致力于追求学习收益,提升社区教育的质量和特色,以品牌运作满足终身学习。品牌意识的觉醒和品牌特色的运作,推动了社区教育内涵式发展,扩散了品牌的示范效益,浙江创建一大批特色明显、有复制价值社区教育品牌项目。诸如,江东区为解决中小学放学后的学生托管服务问题而推行“四点钟学校”、上城区借鉴“教育券”教育理念实施“终身教育券”及慈溪市构建满足居民学习信息储存、学分认证、兑换和消费管理的“学分银行”等。

  (二)构建起以社区学院为核心的社区教育体系

  没有载体依托的社区教育难以健康发展。浙江初步构建起省-市-县-乡镇(街道)四级社区教育组织网络,全省建立11所社区大学,89所县级社区学院。作为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主导力量和下联动的关键载体,社区学院在社区教育的业务指导、资源整合、评估督导等方面展现了其应有的价值及功能。我国的社区学院是社区教育实践的产物,一般由当地政府主办,是通过整合非学历教育、学历教育,继续教育以及文化、卫生、休闲娱乐等闲暇教育资源,以满足全员、全程、全方位教育需求的新型办学实体。浙江省“依托广播电视大学组建”“依托成人教育机构整合”和“新建”等形式成立社区学院,覆盖率已达98.8%,社区学院在提升居民文化素质、农村劳动力转移、外来务工人员教育培训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全省已初步构建起以社区学院为龙头,以镇街级社区学校(社区教育中心)为骨干,辐射所有村居的社区教育组织网络。

  (三)探索出“上下合力”的社区教育发展模式

  社区教育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区域空间呈现出差异化的发展路径和模式,当前主要形成了 “自下而上”的民众教育模式和“自上而下”社会教育模式[孙玫璐.论社区教育发展的两种路径[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5):15.]。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管理和民间主体的“自下而上”的参与,浙江依托社会和教育发展需求,初步形成了“上下合力”的社区教育发展模式。

  政府主导,是指政府通过政策引领、布局统筹等措施推进社区教育发展,建立各级社区教育领导机构。杭州、宁波等地充分凸显社区教育在构建学习型城市中载体功能,探索总结出大量区域社区教育改革发展的鲜活经验。

  民间主体,是浙江在自我探索中形成的有效经验。社区教育原本是一种群众性、草根性的教育形式,发挥民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民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是其发展应有之意。浙江注意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突出学习者的主体性、自主性,积极培育各种社团组织,居民自发建立教育(学习)共同体,自主学习;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成人高等教育主体力量的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凭借着系统优势、技术优势和队伍优势等积极参与社区教育事业,目前已有58家广播电视大学挂牌成立社区学院。

  社区教育经历从无到有、从点到面、从自发到自觉的发展历程,它既能满足民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又有助于实现社会安定、提高国民精神文化教养和生活质量,呈现了广阔的前景和强大的生命力。社区教育在我国发展周期短,尚属新型教育形式,发展前行的社区教育同样需要发展之策以破解困境。

三、区域性社区教育发展路径思考

  社区教育在我国发展周期比较短,目前尚属新型的教育形式,因而,我们只有遵循其内在的发展规律,才能走出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种种困境,找到区域性社区教育未来发展的正确路径。

  (一)社区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

  1995年,第七届国际社区教育大会的《社区教育宣言》明确指出“社区教育与社区文明、社区管理共同构成未来社会发展的三大基本动力。”社区教育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提高民众的生活质量,丰富民众的精神生活为导向,以满足民众终身学习需求为目标,促进社区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内涵式发展。总之,“发展、转型、为民”是社区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选择。

  发展仍是社区教育未来战略的第一要务。当前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谋划区域性社区教育发展首先要遵循社区教育发展一般规律,设计好发展顶层布局和架构,选择科学合理的发展路径;重点研究社区教育与社区建设、本土文化等关系,提炼社区教育区域特色;重点回应区域发展不均衡、政策保障乏力等深层次问题,以可持续性发展满足民众对社区教育需求。

  推进社区教育不能简单地等同从无到有,不能沿袭原有的发展思路。追求均衡发展同时积极向教育质量转变即追求社区教育内涵式发展,致力形成以终身学习为导向的新学习生态;科学规划社区教育办学实体职能定位、以规范化促进社区教育机构科学发展;培养适应区域社区教育发展的专兼职师资队伍,提升工作者的专业化水平;合理构建社区教育评估督导体系,推进社区教育理论研究,坚持实验工作与理论研究并举。

  社区教育根植于民众,与民生问题休戚相关。社区教育根据居民适应未来社会和现代文明的需求,提供有组织的教育服务,对增进人际互动、建立道德规范,铸造人文精神,推进社区和谐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价值。至此,社区教育发展核心目标在于最大限度满足居民的成长和发展的需要,立足改善城乡民生问题,保障民众终身学习权益。

  (二)社区教育发展的两项基本原则

  一是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原则。作为民众的、本土的教育型态,社区教育应紧密根植区域社会土壤,及时、准确、真实地捕捉社会发展需要。浙江作出了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社会的重大战略决策,赋予了社区教育重要的历史使命,也架构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发展舞台。充分发挥社区教育促进社区可持续发展和成员的全面发展的属性优势,“围绕小康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整合优化各类文化教育资源”[余杰、张吉先.社区教育服务“两创”总战略的理论思考与探索[J].远程教育杂志,2010(6):86. ],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教育服务,多途径多形式开展各项教育活动,这也是社区教育参与构建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的必然选择。

  二是满足区域教育现代化需求的原则。以社区教育为重点,推进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成为了现代教育改革发展新路径,浙江教育的发展重点已经转移到六分之五存量人口上。这意味着社区教育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固然能成为浙江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秉直开放的理念、创新的思路,立足教育现代化,切实发挥政府职能,科学规划、城乡统筹,制定促进社区教育持续发展政策保障,立足社区教育区域特点在教育现代化和学习型社会等发挥影响和作用。

  (三)实现社区教育发展“四度”融合

  提升发展高度。高度体现区域性社区教育发展的战略价值。作为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综合体,社区教育在规划今后发展之时要站在社会事业发展的高度,将社区教育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学习型社区构建为目标;同时,社区教育发展高度还要求社区教育评价体系建立和完善,以评价规范各要素科学发展;培育一支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促进社区教育师资教师教育,保障社区教育职业化发展。

  深化发展维度。社区教育在各类教育中仍处于弱势地位,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发达地区与后发达地区、城区与农村之间都存在着巨大差异。今后社区教育务必在发展的维度上下功夫,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注意均衡发展,发展重心要向落后地区、农村地区和弱势群体转移;加大财政投入,优化教育结构,加强资源整合,积极探索“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社区自治和以社区民众为主体”[叶忠海著.21世纪初中国社区教育发展研究[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32.]的多维运作模式。

  探寻发展深度。社区教育是对正确的生活方式的实践探索。区域性社区教育要依据不同人群的需求而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满足居民岗位培训、就业培训、城市适应培训等各类需求。随着城镇化进程的继续推进,居民的学习意愿日益增强,社区教育应努力实现深度上的突破,顺应社会现代化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需求,及时、准确地回应民众的终身学习需求,改善民生、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提升民众幸福指数,创造和谐共生的生活、学习家园。

  增强发展效度。需求既是出发点,又是教育的目标和根本。满足并适应学习需求是区域性社区教育发展的最终归宿。社区教育要以居民的学习需求为起点,尊重人的自主性选择,提供最广泛而坚实的学习资源、教育条件。在深化社区教育发展维度和提升社区教育战略高度的同时,是否适应和满足终身学习需求,即让居民切实感受到社区教育的发展效度显得尤为重要。

  (四)倡导社区教育“三化”推进

  社区教育特色化的实践。特色化是当前社区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需求,是从社区教育发展规律中提炼出来的一个普适性的主题。唯有坚持特色化才能实现社区教育的发展创新,实现其构建学习型社会应有的功能。我国地形地貌、经济类型、人口构成、文化类别极其丰富多样,推进社区教育特色化发展更应突出其地理、区域、人口结构等特色,做到目标导向鲜明,教育功能、办学主体多样化,实现社区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社区教育数字化的架构。数字化成为社区教育内涵发展的手段与媒介,信息技术与社区教育逐步实现从简单应用到深度融合,数字化有效地提升和拓展社区教育的功能。浙江省在数字化上进行了探索,数字化已然是社区教育发展的方向和路径。社区教育数字化不能简单仅依靠现代信息技术,做好社区教育学习资源共建共享,构建满足各类成员的终身教育服务的学习环境是其核心工程;积极建设数字化学习型社区,为普通民众定制最为灵活、多样化的教育服务、弹性化的学习时间及订单式教育资源的学习型社区;建设终身学习成果的存储和认证,实现不同学习成果建的互认和衔接,搭建终身学习的“立交桥”;以发展现代远程教育为重点,“建设以卫星、电视和互联网等为载体的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浙江社区教育指导中心编著.浙江社区教育发展报告(2002-2012)[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186.],为学习者提供便捷及个性化的学习环境。

  社区教育标准化的运行。标准化是事物走向规范化的重要策略之一,社区教育标准化是以标准化的管理思想规范社区教育各要素,包括社区教育机构、师资队伍和教学质量等规范,以提升社区教育服务社区经济和居民终身发展(两发展)的能力。要满足社区居民终身学习的需求,社区教育各要素须达到集约和规范。今后,区域性社区教育要着力推进制度化建设,处理好教育的主体与客体、内容与形式、公益性与市场性的关系,处理好学习需求与个性发展的关系;构建科学的运行机制,逐步建立并完善社区教育的各项制度;对社区教育工作者的任职要求、职业素养、专业操守等方面予以规范,实现标准化管理。

  (五)夯实四方面发展基础

  形成以终身学习为中心的新学习文化。终身学习是21世纪人类生存的重要概念,以终身学习为核心的新学习文化的形成是学习型社会的基础,终身学习文化促使民众自觉主动地追求终身学习。如,“崇学向善”已成为当代浙江人共同的价值观。为此,浙江人要积极营造良好的终身学习的文化氛围,整合区域社会的文化条件和优势,立足于积淀丰厚的文化土壤,汲取营养,构建良好的终身学习文化环境;加强终身学习理念的宣传,认真研究和充分发展各类新学习文化,重点推进终身学习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建设等系列工作。

  推进以学习型社区为重点的学习型组织建设。学习型社区,源自彼得·圣吉的学习型组织理论,是我国社区教育发展的价值取向。一般而言,学习型社区的建设归根结底要落实社区各类组织的学习化建设。在终身学习文化的孕育中促进学习型社区成长,积极开发、整合社区各种教育文化资源,提升社区持久发展能力;调查和激发学习需求,增强居民终身学习的能力,设立社区持续发展的愿景,建立社区各类学习组织和学习网络,完善社区学习的各项规章制度,形成完整的社区学习体系。

  促进以专业化为核心的师资队伍建设。“社区教育的发挥咱,队伍素质是根本”[毛丽萍.地方电大参与社区教育的功能定位——以温州为例[J].教育评论,2009(6):95. ]。社区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水平是社区教育后续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加强对社区教育工作者的职业培训、促进其专业化发展已成为区域性社区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为此,社区教育应致力于师资队伍专业知识结构、素质能力、专业化发展等研究,促进师资队伍职业、专业能力的提高,探索适合区域性社区教育工作者能力、素质提升的路径与机制,建立专业训练、继续教育、资格认证和评价考核等专业制度,并重点研究制定区域性社区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化标准,打造一支合格乃至优良的社区教育师资队伍。

  加强以理论研究为基础的实践探索。理论的滞后将制约着社区教育的持续发展和水平的提升。建立科学的理论体系,增强理论对实践的指导能力,是区域性社区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积极培育适应区域性社区教育发展的学术研究团队,凸显科学研究的实用性,以科研引领社区教育实践;重点围绕社区教育课程体系、队伍培养、服务能力等方面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反思,总结一批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学术研究成果;探讨社区教育发展中的人文现象,以凸显社区教育的文化教养属性,总结社区教育实践中的经验教训,从中探索规律,找到有效的发展路径。

【参考文献】

  秦纳.立足民生:推进社区教育内涵建设[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31.

  吴遵民.关于对我国社区教育本质特征的若干研究和思考——试从国际比较的视野出发[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3):26.

  孙玫璐.论社区教育发展的两种路径[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5):15.

  余杰、张吉先.社区教育服务“两创”总战略的理论思考与探索[J].远程教育杂志,2010(6):86.

  叶忠海著.21世纪初中国社区教育发展研究[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32.

  浙江社区教育指导中心编著.浙江社区教育发展报告(2002-2012)[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186.

  毛丽萍.地方电大参与社区教育的功能定位——以温州为例[J].教育评论,2009(6):95.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