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处的位置是: 首页> 它山之石
房山区建设学习型城市示范区工作报告

来源:享学网 发布时间:2015-01-13 作者: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政府区长 祁红

收藏

   房山区位于北京西南,总面积2019平方公里,山区、丘陵和平原各占三分之一,与全市地理分布基本相似。截至2013年底,全区总人口94.5万、户籍人口76.8万,下辖23个乡镇、街道、地区办事处,461个行政村,122个社区居委会。2013年,全区财政收入、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比2012年增长1.6倍、12.4%、12.5%、9.5%和11.3%。地区生产总值实现490亿元,比上年增长10%。房山历史悠久,人文璀璨,有70万年历史的北京猿人遗址,3000年历史的西周燕都遗址,故有北京人根祖、北京城之源之称。

  进入新世纪以来,区委、区政府在注重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同时,坚持把学习型社会建设作为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举措,从而走出了一条具有房山特色的创建之路,推动了区域经济社会的科学持续发展。
    
下面,我代表区委、区政府汇报我区建设学习型城市示范区的主要工作。
    
一、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增强创建学习型示范区的动力
    
学习型示范区建设是助推“一区一城”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提升人口素质、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我们在实践中深化和提升了以下“三个认识”:
    
㈠加强学习型示范区建设是房山人民实现“共同愿景”的必要途径

  “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国梦”已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追求。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逐步推进和北京市城市功能的转化,“建设首都高端产业新区和现代生态休闲新城”上升为房山的发展战略,“新城新业新生活”的“房山梦”成为房山人民的共同愿景。实现这一愿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凝聚各方面力量,通过学习型示范区建设,加强文化引领,引导人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升城乡居民的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推动知识更新、管理创新和工作创新,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加快房山人民“共同愿景”的实现。
    
㈡加强学习型示范区建设是提高城市建设水平,提升劳动者素质和提供智力支持的主要抓手

  按照国家“三个1亿人”城市化的要求,要大力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速城市化进程。由于我区起步晚、底子薄,城市化水平还不高,城市经济发展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农业人口较多,人口整体素质偏低,专业技术人才短缺,城市化带来的大量劳动力就业困难,农民变成居民的文明修养欠缺,城镇失业人口就业技能不强,以上诸多问题,呼唤我们必须通过学习型示范区建设这个抓手,激发社会创新活力、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加大人力资源开发,使全区人才结构、人才质量发生根本变化,有效提高城市化水平,促进新型城市化发展。
    
㈢加强学习型示范区建设是提升干部创新能力、解决房山现实问题、增进全区人民福祉的重要手段
    
推进新型城市化、全方面推进改革开放、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房山面临的重大考验。如何实现“五个统筹”,实现“一区一城”建设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干部创新能力,如何依法治区,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有效破解群众反映强烈的教育、就业、医疗等一系列民生问题,这些迫使我们通过学习型示范区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理念,加强体制、机制、能力、人才队伍建设,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使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区人民,增进全区人民福祉,为全区各项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注重规划,加强领导,为学习型房山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㈠加强规划指导,引领全区创建。区委、区政府把学习型房山建设工作分别纳入全区“十一五”、“十二五”发展规划。2009年,房山区制定了《房山区中长期人才培养规划纲要》、《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及教育、卫生、文化、科技、体育等相关人才培养规划。2004年和2009年,区委、区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创建学习型组织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决定》、《关于大力推进学习型房山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学习型房山建设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成为指导学习型房山建设的重要理论依据。 
    
㈡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创建合力。我区成立了由区委副书记为组长、区四大部门主管领导为副组长、35家委办局一把手为成员的学习型房山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教委,统一负责全区学习型社会建设工作的规划、协调、组织和管理。成立了12个专门工作组,对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实施组织与管理。各委、办、局、乡镇(街道)和企业也建立了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负责本单位或本地区的创建工作。调整了学习型乡镇建设领导小组,完善了镇域内的组织管理体系。全区构建起横到边、纵到底、立体交叉、运行顺畅的学习型房山建设组织管理体系,形成了党政统筹协调,部门齐抓共管,区、镇(街道)、村(居)委会三级管理,全社会广泛参与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学习型房山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学习型房山建设领导小组定期研究部署创建工作,落实发展规划和计划,制定相关政策。区人大、区政协通过议案、提案和建议等形式,对学习型房山创建给予充分关注。全区建立了一支由专家、管理者、教师和志愿者队伍组成的创建骨干队伍,加强指导,全面提升了学习型房山建设水平。
    
三、创新机制,落实保障,推动学习型房山建设走向常态化 
    
学习型社会建设是个长期的、动态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不断持续深化。针对学习型社会建设推动难、缺乏持续创建等难题,我们加强领导,创新工作机制,推动学习型房山建设不断走向常态化。
    
㈠建立财政投入机制。房山是农业大区,人口多,底子薄。在区财政较紧张的情况下,区政府坚持把教育放在基础性、全局性和先导性的重要地位优先发展。积极争取市级资金的支持,建立了市、区、乡镇三级经费投入机制,确保了全区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2002—2013年的11年间,全区教育发展性投入累计49.5亿元,使城乡办学条件发生了根本变化。区政府按照常住人口人均1元的标准每年拨付社区教育经费,2万人以上的乡镇(街道)年拨付培训经费10万元,2万人以下的乡镇年拨付培训经费5万元,推动了社区教育的健康发展。2011年,区委区政府把学习型房山建设纳入区财政预算,把学习型房山建设专项经费列入经常性财政开支项目,每年按常住人口人均3元的标准进行拨付。2013年区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将创建专项经费由人均3元提高到人均5元,有效支持了学习型房山建设。
    
㈡建立三级考核机制。区委、区政府把三级考核机制建设作为关键环节,充实人才评价标准,增加学习型组织创建的评价接口,促进用人制度改革。2012年以来,先后把学习型组织创建纳入乡镇、区直委办局的领导班子综合评价范畴,从对乡镇、委办局的若干考核指标中拿出一定比例进行考核,并建立逐级考核机制,促使学习型房山创建不断走向常态化、制度化。
    
㈢创设业务指导机制。针对全区学习型组织创建缺少业务指导的状况,房山创造性地成立了具有法人资质的房山区学习型组织创建工作指导中心,统筹全区各类学习型组织创建的业务评估和指导工作。建立了23个学习型乡镇指导中心,加强镇域内的学习型组织创建评估指导工作。全区形成了区域统筹、乡镇推动、专家指导的工作局面。
    
㈣建立监督检查机制。为保证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全区学习型组织创建坚持“三纳入”:纳入区委、区政府重点工作的督查,纳入区人大、区政协的工作检查,纳入政府教育的督导评价。坚持经常性和阶段性检查相结合,确保创建进度和工作效果。区委、区政府每年将学习型房山建设工作作为重点任务进行督查,区人大、区政协定期对学习型房山建设工作进行视导和检查,区政府教育督导室开展经常性评估检查,确保了创建质量。
    
㈤建立评比激励机制。全区建立专项评比奖励机制,每年对创建工作扎实有效、特色突出的先进典型进行表彰,形成良好创建氛围。几年来,全区评选表彰了1073个区级学习型组织先进单位和家庭、63个区级学习品牌,91个区级学习之星,对提高基层单位参与创建的积极性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四、破解难题,创新体制,构建完备的终身教育体系
    
一套完备的终身教育体系是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支撑。十多年来,我们以促进人的城市化、城乡教育均衡化和提升办学效益为目标,从破除体系壁垒入手,深化改革,破解难题,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构建了完备的终身教育体系。 
    
㈠破除体系壁垒,打破乡镇界限,创造性实施山区教育工程
    
山区教育发展相对落后是全市郊区乃至全国农村地区面临的共同难题。世纪之初,我区共有中小学299所,规模不足100人的有100多所,针对梯次差距大、教育规模小、办学效益低的教育顽疾,尤其是解决山区教育在教育全局中的拖后现象。从2005年开始,以区政府为主导,打破乡镇区域界限,创造性地实施了山区教育工程,该工程总投资3.78亿元,在城镇地区新建2所、整体改造2所高标准寄宿制中学,将山区所有的10所中学一次性外迁,山区31所小学一次性集聚,充分利用腾退的资源建设了8所乡镇成人学校和21所农村公办幼儿园。
    
贾庆林、刘琪、郭金龙等领导在调研山区教育工程时指出:这种将学校从山里搬迁出来的模式所具有的标本意义,不仅在于推动了教育均衡发展,还通过“小手拉大手”,带动了山区人口的自然外迁,推动了山区产业的转型,恢复了山区所应承担的生态功能,为房山建设生态涵养区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对北京市建设繁荣、文明、和谐、宜居的首善之区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布局的调整和优化,不仅为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奠定了基础,而且为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和学前教育、成人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㈡破解体制难题,采取破冰行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针对基础教育较完善、学前教育和职成教育相对薄弱的现实,我们坚持政府主导,超前谋划,超前布局,破冰前行,实施了“两项改革”:
    
一是破解学前教育管理体制难题。针对学前教育资源短缺、学前儿童入园难的难题,从2002年开始,房山区将乡镇中心幼儿园纳入素质教育综合评价范畴,同时列入对乡镇政府教育工作的综合督导评价予以推动。2004年全区实现了“乡乡都建幼儿园”的目标。在缺乏全市统一政策的情况下,2005年,区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化乡镇中心幼儿园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将所有乡镇中心园建设成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完成了经费保障和教师配置,历史性地解决了乡镇中心园的体制问题。全区构建起了“以市立园为示范、中心园为骨干、民办园为补充”的学前教育网络,28所乡镇中心园中有25所通过了市级农村乡镇中心园合格验收,33所幼儿园达到一级标准,学前三年儿童入园率由2001年的不足30%提高到目前的97.12%,提前10年超额完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学前教育发展目标,走在了北京市郊区县乃至全国农村地区前列。
    
在首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幼儿早期保育与教育大会上,我区作为唯一区县代表,就政府办园这一经验进行了交流。
    
二是破解职成教育管理体制难题。针对职成教育体制不顺、张力作用不明显等难题, 2001年机构改革,撤销了区文教委、教育局和成教局,成立区教委,把职成教育纳入大教育格局,使其成为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支撑。2009年6月全区召开了以职成教育改革为主题的全区教育工作会,提出深化职成教育改革的目标和任务。在缺少政策支撑的情况下,区政府出台了《关于成立乡镇(街道)社区成人职业学校的通知》,在全市率先确立了23所乡镇成人学校的法人地位,实现了我区职成教育的历史性跨越。深化成教中心内部改革,配齐了成教中心领导班子,明确了地位,理顺了职能,丰富了成人教育工作内涵,形成了以区成教中心为龙头、3所职业院校及23所乡镇成人学校为骨干,461所村成人学校和122所市民学校为基础的三级成人教育网络。我区先后荣获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全国职成教育示范区等荣誉称号。至此,构建了完备的终身教育体系,初步搭建起满足各类人才成长的“立交桥”。
    
五、加强统筹,创新管理,打造市民终身学习服务体系
    
针对学习培训资源散落在各行业、各部门且缺乏有效统筹的难题,我们不断更新服务理念,创新管理,统筹学习资源,搭建市民学习平台,努力打造市民终身学习服务体系。
    
㈠加强资源统筹,构建新型市民文明教育体系。为贯彻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和首都文明办关于“积极推进市民文明学校教育和道德大讲堂、区域形成网络、教育覆盖到位”的工作部署,针对全区文化教育资源分散、文化体系缺乏支撑的状况,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区委常委会决定依托职成教育三级网络平台,构建起“资源统筹、三位一体”新型市民文明教育网络体系,成立了以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长为组长,区文委、区科协、区卫生局、区委组织部等11个部门为成员的房山区新型市民文明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领导联席会制度,加强统筹管理,深度整合“全区成人教育、市民文明学校教育、道德大讲堂”三方面资源,为加强全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市民素质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㈡创新平台管理,打造两级学习中心。为破解学习培训资源散落在行业部门且缺乏统筹的难题,房山区提出打造区级学习平台、加强社会资源统筹的要求。几年来,房山区在加大对成教中心投入、加快区域网络资源平台建设的同时,把成教中心确定为“房山区综合性培训政府采购会议定点单位”,统筹全区各委办局继续教育和培训任务。区政府每年对成教中心开展社区教育情况进行教育督导评价,推动了社区教育的内涵发展。成教中心已成为区级成人教育业务指导中心、成人学历继续教育中心、师资研修中心、高端社会培训中心、学习型组织创建指导中心、社会化考试服务中心。积极推进街道(乡镇)学习平台建设,将每年街道(乡镇)党委政府的培训任务进行汇总,统一交给乡镇成人学校落实,促进了街道(乡镇)党委政府重点工作的实施,提高了市民的致富技能和生活品质。乡镇成人学校已成为街道(乡镇)行政区域内的学习中心。
    
㈢挖掘社会资源,拓宽服务领域。房山区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满足市民学习需求,我们充分挖掘全区历史、文化、科技、良乡高教园区等人文社会资源,积极探索市民学习成果积累转换认证制度,出台建立学习基地、学习超市的办法,建立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词曲诞生地堂上村、平西烈日陵园及区图书馆、区档案局、良乡影院等107个市民学习服务基地,确立 50个学习超市,为市民便捷学习提供了条件。
    
六、项目引领,带动全局,探索学习型示范区创建新路径
    
通过多年努力,我们立足于持续推进学习型房山建设,着力加强终身教育体系、市民终身学习服务体系、学习型组织工作体系和宣传工作体系、学习型房山工作体系 “五大体系”建设,使其成为持续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支撑。按照创建学习型示范区要求,我们确立了“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新型市民学习服务体系建设、学习型组织工作体系建设”3个市级示范项目。三个示范项目从学习型社会建设整体进行系统思考,是持续推进学习型房山建设的重要支撑,是提升全区人口素质、增强干部创新能力、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手段。同时,它契合了房山快速发展的实际,体现了“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统筹管理、强化教育服务、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理念,对带动创建全局,加强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相互整合,促进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加快各类人才培养等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三个示范项目的确立和实施,有效地克服了行政推动的被动局面,开辟了学习型示范区建设的新路径,起到了带动全局、拉动学习型房山建设的机制保障作用。我们以市级示范项目为引领,加强区级和基层示范项目建设,落实责任,激发了基层单位加强示范项目建设的热情,涌现出“新媒体学习、周末医学大讲堂”等15个区级示范项目和“老年书画美术培训、蔬菜种植实训基地建设”等27个基层示范项目,带动了基层单位的工作创新、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推动了学习型房山建设进程。
    
 七、展望未来,深化创建,推动学习型房山建设持续纵深发展
    
回顾我区的创建历程,学习型房山建设的效果日益显现,人才效应和区域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政府自身建设能力和服务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明显增强,地区综合实力不断提升。

  在创建过程中,我们深切体会到:一是把学习型社会建设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才有旺盛的生命力;二是坚持体制创新、加强体系建设是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础;三是创新机制、整合资源是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基本保障。
    
面向未来,我们充分认识到,建设学习型社会是房山立足于全市学习型社会发展大局的新定位,是在新形势下推进科学发展、实现创新驱动的新战略,是提升区域经济社会综合实力的核心要素。

  为此,我们将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进一步巩固创建成果,保持良好的创建势头;二是加强理论研究和行动策略,推动创建文化的持续发育;三是加强长效机制建设,推动创建工作的常态化发展。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通过创建学习型示范区,我们深刻感受到:学习型社会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建设学习型社会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们将以这次评估为契机,进一步增强学习化社会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饱满的热情和持久的韧劲,坚持不懈推进学习型房山建设,为加快我区“一区一城”建设、推动首都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上一篇:顺义区持续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项目工作报告
下一篇: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社区居民社区教育参与路径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