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处的位置是: 首页> 它山之石
按需施教 服务社会 打造品牌

来源:享学网 发布时间:2015-03-20 作者:福建电大霞浦学院院长 魏大清/福建省霞浦县社区教育学校 林飞 杨春贵

收藏

 ── 霞浦县三沙文化技术学校开展社区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霞浦县三沙文技校自1987年创办以来,以按需施教服务社会为办学宗旨,以转移就业培训为先导,以人力资源开发为抓手,横向联合、纵向沟通、建立了教学、实践、推广、生产、服务一条龙的办学体系,学校越办越有活力,办学的路越走越宽,成为全省农村乡镇文技校一杆不倒的旗帜,其办学的成果与经验,得到了国家省、市、县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1990年评为福建省扫除文盲先进单位,1991年获全国农村成人教育先进单位称号,1999年被福建省教育厅命名为“福建省省级示范文技校”,1993年被宁德市教育局评为最佳乡(镇)文化技术学校、宁德市十佳文技校,2007年荣获“全国农村成人教育先进单位”(教育部),2012年荣获“福建省社区教育先进单位”称号,被福建省终身教育促进会指定为“福建省社区教育实验基地”。正当全省农村乡镇文化技术学校办学生存皆处于艰难之际,三沙文技校不仅生存得活力四溢,而且办出了自己的品牌特色,办出了自己的成果,其办学的探索和实践,就像海底一颗璀璨的明珠,值得我们去细细探究和欣赏。

一、办学功能应时转型,多元办学铸就活力

  三沙镇位于福建省霞浦东部,是全国著名的闽东渔场所在地,系一级渔港。属全省最早开放的国家对台贸易二类口岸。从2000年以来,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国家投入巨额资金建设三沙一级渔港,对港口经济发展直接产生了巨大的拉动作用,随着三沙工业园区的开工建设,带动了相关的产业发展,扩大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空间,有力地推进了城镇化发展的进程。独树一帜的民营企业,经多年拼搏打造,初步形成了三车配件、五金器具、船舶修造、水产品加工四大支柱产业。小城镇的文化品位和吸聚功能正不断提升,基本形成了港口经济,工业经济,渔业经济和对台贸易的四大经济格局。

  随着三沙镇区域社会经济的变迁和发展,三沙文化技术学校原先以扫盲教育、农渔民实用技术培训和职工培训为主体的办学功能,已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辖区民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办学功能必须进行适时转型。

  首先从单一原始的技术型培训功能转变为以劳动力转移为导向的技能型培训。三沙文化技术学校创办以来,从80年代后期到2000年初期,一直承担着三沙镇辖区所在地居民的扫盲任务。同时举办钩花工艺培训、手工毛衣编织及加工培训、紫菜养殖培训、军地两用人才培训等。但随着产业升级,海上渔业的发展,企业、工厂对职工的劳动技能要求越来越高,社会闲散劳动力掌握技能谋求生活的需要日益迫切。因此2003年三沙文技校一班人主动走出去与部门、工厂联系,先后与温州普飞鞋业有限公司、益奇鞋业有限公司、瑞安迪欧鞋业有限公司联合开设“鞋艺与加工”培训班,共办7期受训人员达到了515人次,受训学员在校学习实践后,有的就地工作,有的送往晋江、温州、苍南等地厂家。近几年来,海上捕捞成了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助燃剂,很多劳动力转入海上捕捞业或海上运输业,外地劳工和山村青壮农民也纷纷下海寻求出路。学校根据这一特点,与省海洋与渔业执法总队、宁德市渔港监督处联系,举办了“渔业船舶四项技能”(即“四小证”)培训,让每个船员都持有“渔业船员训练合格证”的专业证书;举办了渔业船舶职务船员的驾驶班、轮机班培训,让他们取得相应的职务船员适任证书,使他们上岗时能适应海上生产需要,掌握渔工生产技能,保障安全操作。目前,学校与办学协作单位(海安船员培训中心)承担着宁德市全市渔业船员培训任务,为宁德市海区输送了大批合格船员。为山村农民、外地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了大批劳动力,大大缓解了当地船上用工供不应求的状况,受到了广大船主的好评。

  其次,以市场导向,从单一化的非学历办学模式,转变为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的多元化办学模式。从1988年以来,三沙文技校为了拓展办学功能,与霞浦电大联合开设“服装设计与加工、幼教、农村经济与管理”电视中专班;与霞浦县高级职业中学联合开设“服装加工”职高班;2012年与霞浦电大联合开展“农村行政管理”大专班的教学,为三沙镇各行政村的主干及社会青年提供了学历进修的方便,为方便农渔民的学历进修开辟了一条新路。

二、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办学机制,努力打造社区教育的特色品牌

  “按需办学”是提高办学针对性与实效性的关键,是农村成人教育走“社区化”道路的指明灯,也是农村成人教育学校赖以生存的关键所在。三沙文技校在办学中主动了解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情况,并按需求尽量满足辖区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要,按需求“引凤筑巢”联合有关部门创办培训基地,按需求引进培训项目创办自己的特色品牌。

  1.根据学校所在地居民的需要,创办社区教育文化班,打造社区教育的特色品牌

  霞浦县三沙镇是对台开放港口,大部分男劳动力从事海上生产、运输等作业,社会上大量女劳动力闲散而居家留守,她们渴望学习、渴望知识、渴望有所作为。针对这些特点,三沙文技校创办了旨在“学习文化、提升素质”的社区教育文化班,文化班用学校自编的文化课教材,对学员进行识字、写作、计算、法律基础知识、电脑使用等知识教学,对参加的学员进行“早教”系列讲座、“饮食与健康”系列讲座。同时还广泛利用社会教育资源,联合民间团体组织,为学员学习牵线搭桥,建立终身学习平台。诸如与三沙瑜伽协会、登山协会、太极拳健身协会联合开展健身气功、健美体操项目培训;与三沙中心幼儿园挂钩,开设幼儿早期培养教育和婴幼儿护理讲座,与县职业中专挂钩开设饮食与健康讲座、举办家用电器简单维护讲座。文化班的长期办班,给三沙镇所在地居民带来了福音,取得了可喜成果。不少学员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在家庭、在社会得到了应有的尊重。有的通过参加文化班学习改掉了闲时参与赌博之陋习,有的成为生产和理财的能手。家庭和睦,邻里互助的风气油然而生,出现了妻子陪丈夫,丈夫送妻子,子女送妈妈到文化班学习的动人场景,学员们以佩戴“三沙文化技术学校”的校徽为荣。从2009年春季开始,文化班办班一茬接一茬,从不间断,共办了19个班次,学员达760人次。

  文化班满足了辖区居民对科学文化知识的渴求,在此基础上,三沙文技校对他们实施“再培训工程”,将参加文化班学习毕业的男女学员分别送入船员培训班、鞋业加工培训班、焊工技术培训班进行再深造,使他们掌握了谋生的一技之能,这种以“按需施教服务社会”为导向、集学习就业为一体的办学体制,为三沙镇开展社区教育开创了一条新路。

  2.适应劳动力转移需求,打造渔业船员培训品牌特色

  所谓“品牌”其内涵是成果,其外延表现为“特色”的打造,那么三沙文技校是怎样铸就特色,打造品牌呢?就以船员培训为例,首先劳动力转移需求什么技能,就开设什么技能培训,许多劳工和山村农民“下海”后因缺乏渔工生产技能,缺乏船员操作技能,而见船无奈下海无门,那么他们就举办“水产捕捞工培训”和“渔业船舶四项技能培训”。使欲下海的农民工能掌握渔工生产技能,适应海上生产的需要,还能掌握“海上求生、救生艇筏操纵、船舶消防、海上急救”的基本安全技能知识,实现“农民工”向渔工的转化。“船舶轮机培训班”则教会学员掌握船舶动力装置、渔船辅机、机舱管理知识;“船舶驾驶员培训班”,则教会学员掌握地文航海、船舶避碰、船艺、渔业法规知识。

  其次重视聘请专业高级讲师,有航海经验的工程师,作为培训骨干教师,以提高培训的教学质量。学员是否从“不会”到“真会”,从“真会”到得心应手,教师的教学水平是主导因素。船员培训项目为什么成为三沙文技校的另一个主打品牌呢?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名师出高徒”,经三沙文技校与办学协作单位(海安船员培训中心)培训结业的学员,人人成为海上生产的能手。再次,打造品牌特色,实践基地是物质基础,该校与办学协作单位(海安船员培训中心)在省、市、县海洋与渔业厅局的支持下,投入巨额资金建设模拟船舶机舱、模拟船舶驾驶室、海图室、渔具操作室、水手操作室、轮机拆装硼、电焊工测试硼等实验场所,使学员在校学习也似身临其境,学到了真本领,撑握了硬功夫。

三、建立以政府为主导,部门配合的多元合作、多元形式的办学体制

  成人教育是终身教育,它不同于义务教育,它不单是教育部门和学校的事,更主要是要利用社会力量办学,农村成人教育必须在当地政府的统筹领导下,充分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才能推动办学的良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三沙文技校的办学成果与三沙镇党委政府的领导支持是分不开的,与省、市、县有关部门的扶持合作是分不开的。

  1.政府主导,强力支持促发展

  在全省农村乡镇文化技术学校办学不景气,甚至大部份名存实亡的情况下,三沙文技校能独树一帜自创品牌,打造成为全省农村成人教育办学成功的典范,这与三沙镇党委政府的支持是分不开的,该校自创办以来镇长一直兼任校长一职,分管教育的副镇长任副校长,三沙镇镇政府始终把“开展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作为三沙镇求发展奔小康的奋斗目标。镇长(兼校长)坚持每年专题研究社区教育工作8次以上,并经常深入到学校视察,听取汇报,帮助解决实际问题。需要引进上级部门培训项目的镇政府领导就不辞辛劳亲自出面登门拜访,其诚心感动了“上帝”,为三沙文技校争取到一个又一个培训项目、订单。三沙镇党委挂靠三沙文技校成立了“党员创业培训中心”,组织发动全镇各机关干部各村党员到中心进行学习培训,进一步强化了学校办学功能。

  2.“引凤筑巢”,多方借力办培训

  长期的坚守,执着的追求,三沙文技校终于闯出自己办学的品牌特色,学校的吸聚力大大增强。从2006年以来省、市、县有关厅局把有关培训基地定点设在三沙文技校。2007年2月福建海洋与渔业厅授牌“宁德市霞浦海安船员培训中心”;2007年10月霞浦县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授牌“霞浦县职业技能定点实操实训基地”;2010年5月宁德市海洋与渔业局授牌“宁德市渔业船舶船东船长安全管理培训基地”、宁德市农业委员会授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培训基地”;2012年5月至7月霞浦县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分别授牌“霞浦县劳动派遣有限公司三沙工作站”“霞浦县外来工三沙接待站”。众多基地的落地生根,使三沙文技校劳动力转移培训更上一层楼,从2004年开始共拿到有关部门“定点式、订单式、定向式”培训40项。其中温州普飞鞋业有限公司,佳迪鞋业有限公司,瑞安迪欧鞋业有限公司鞋艺培训订单共7期,共计515人次,省、市、县海洋与渔业厅局有关船舶驾驶、轮机定点培训项目,渔业船员专业训练培训73期,共计10185人次。

  3.以厂养校、以工助学、工学结合、努力增强自身的办学活力

  2003年三沙文技校投入十多万元,添置50多台制鞋缝纫机及相关鞋面制作加工机器设备,建立了一个鞋业加工生产实训车间,彻底改变了培训单一课堂化的办学形式,车间承接了浙江多家鞋厂培训订单、来料加工订单。特从温州等地聘请高级工程师、鞋艺设计师,对学员进行集中面授,并现场加工指导,学员在校既参加培训学习,又参与加工生产,不仅学到知识,又通过实际操作学到真本领。学员颜厥红,从小患小儿麻痹症而拐脚,通过鞋艺加工培训学习,又在学校缝纫车间实际加工操作,成为了制鞋能手,现在每月收入达到2200元,脸上天天洋溢着开心的笑容,逢人就说“三沙文技校真好”!制鞋车间培训和加工生产相结合,每年为学校创利几万元,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校办学经费的不足。

四、成功后的启示与思考

  2012年4月经霞浦县社区大学批准,三沙文技校正式挂牌成立“霞浦县三沙社区教育学校”,他们将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大潮中扬帆前进。他们办学的成功必将成为霞浦县开展农村社区教育的典范,其成功的范例给我们以下启示:

  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成人教育学校原先单一的教育内容,很难全面满足居民的需求,办学功能必须适时转型。要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满足居民的需求为目标,以大力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为抓手,潜心开展适需对路的培训,这样学校的办学功能就会日益增强,功能的辐射范围才会日益宽广,学校的发展前景才会日益美好!

  2.农村成人教育在坚持办学“社区化”的同时,更要努力打造自己办学特色品牌,要努力从“富民项目培训、实施技能培训、就业再就业培训、社区文化教育培训”四个方面打造自己的办学特色品牌。

  3.农村成人教育必须在当地政府统筹下,充分调动各部门积极性,横向联合、纵向沟通,形成“分工合作、资源共享、教育共建”的办学体制。

  4.农村成人教育要生存发展必须坚持多元形式、多元合作的办学模式,坚持建立教学、实践、推广、生产、服务、一条龙的办学机制。

上一篇:[成都] 金牛区社区教育学院“社区教育学堂”报名火热
下一篇:[宁波] 打造社区教育发展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