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社区教育网 发布时间:2022-09-08 作者:中国社区教育网
收藏作者简介:王松滨,北京市海淀区社区教育指导中心。
内容提要:庚子年的一场新冠疫情,让居家的人们开启了厨房“战场”,为了提高免疫力,为了重拾因忙碌而缺失的生活热情,为了亲人为了自己的健康与美好生活,营养知识学习与厨艺钻研成了日常的主要劳作,成了互联网交流平台的一大内容。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在思考家庭饮食在社区教育与家庭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与意义,由此再议“食育”。
关 键 词: 社区教育 健康教育 家庭教育
庚子年的一场新冠疫情,让居家的人们开启了厨房“战场”,为了提高免疫力,为了重拾因忙碌而缺失的生活热情,为了亲人为了自己的健康与美好生活,营养知识学习与厨艺钻研成了日常的主要劳作,成了互联网交流平台的一大内容。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在思考家庭饮食在社区教育与家庭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与意义,由此再议“食育”。
一.何为“食育”
“食育”一词最早起源于日本,由养生学家石冢左玄在1896年提出,2005年设立《食育基本法》。日本政府自实施小学供餐以来,就十分重视饮食教育,将食育视为智育、德育、体育的基础,并通过立法确保食育的推行。日本小学食育不仅限于教师在午餐时间的就餐指导,还与各学科联动,与家庭、社区联动,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食育体系。(《体系化的日本小学食育》季丽云)
2020年1月3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发布“2019年食品安全与健康十大热词专家解读”。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对热词之一“食育”进行了解读。孙宝国认为,食育是将公众科普前移,通过“食”的相关科学知识和传统文化教育,尤其是针对儿童和青少年的早期教育,可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形成健康的饮食行为,在面对食品安全信息辨识及食品消费等问题时,更加客观、理性,增强对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热爱和文化自信。(《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食育”应向各年龄段人群开展》新京报 2020/1/5)
早在2015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已经指出,与十年前相比,中国居民体重和身高均有所增长,体重增幅高于身高增幅。中国儿童青少年超重率为10%,肥胖率为6.5%;居民动物性食物、食用油等摄入过多,已成为慢性病高发的主要危险因素。当今国人蔬果奶杂粮普遍消费不足,盐摄入量普遍偏高,饮食消费追求过度加工的精米白面,导致营养不均衡和慢性病风险增加。长期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是许多慢性病的元凶,营养健康必须要贯穿整个生命周期加以重视,从吃上解决营养问题,是从根本上提高全民健康的最有效手段。中国人在亚洲、乃至全世界的身体素质表现均不理想。中国学生普遍存在择食能力差、保持健康的能力差,食品、营养健康方面知识缺乏。
常言道“民以食为天”,食,是生命健康的保障。食育,顾名思义,是指饮食教育或者通过饮食做教育。食育的目标是培养拥有保持身心健康能力的人,培养热爱劳动乐于奉献的人,是令人受益终生的教育。
二. “食育”,是健康教育和劳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8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我们党对人民的郑重承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这项重大民心工程摆上重要日程,强化责任担当,狠抓推动落实。
2019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国发〔2019〕13号),国家层面成立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并印发《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了“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的工作要求,提出将个人、家庭、社会、政府完成的主要指标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绩效考核指标。
2019年10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发《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国令第721号),其中第五条规定“国家将食品安全知识纳入国民素质教育内容,普及食品安全科学常识和法律知识,提高全社会的食品安全意识”。
与此同时,中国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劳动能力已经引起国家高度重视,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强调“注重围绕增加劳动知识、技能,加强家政学习”,指出“小学中高年级要注重围绕卫生、劳动习惯养成,让学生做好个人清洁卫生,主动分担家务”,“家政”成为了学生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学习内容之一。为健康教育与劳动教育的有机结合奠定了政策与理论基础。
综上可见,健康教育以及劳动教育工作已经势在必行。如何通过食物常识、营养健康与厨房劳作的教育,从小培养公民的营养健康与食品安全意识,掌握健康知识和劳动技能,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与劳动意识,促进健康体魄与高尚人格的形成,不仅是学校教育研究与教学工作的新任务,也是社区与家庭教育的新课题。
三. 社区与家庭教育中的“食育”
食育是以促进营养健康和劳动能力为核心的教育,在社区与家庭教育中应有目标有计划地开展。把培养营养健康意识,提高健康素质和劳动能力作为根本的出发点,注重实用性和实效性。循序渐进地强化和促进营养健康知识的掌握、生活技能的提高、健康意识的形成、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建立。
事实上,在社区教育与家庭教育中,“食育”一直处于默默进行中的状态,从各级各地的社区教育课程,到社区家庭厨艺比赛等活动,都是在做着“食育”。但如何系统开展的研究与实践,依旧是空白。
参照国家国民健康教育以及劳动教育的相关文件所规范的与食育相关的教学要求与内容,结合既有社区与家庭教育实践经验,可在如下三个领域进行课程设计与实践:食物营养与安全、厨艺技能与劳动、饮食文化与礼仪。根据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可以把三个领域的内容分层级进行,这种层级内容的划分与教育方法也是家长在社区教育成人课程中需要进行全面学习的内容。可以设计如下三个层级的目标与内容:
层级一,认识食物对于成长和未来的重要意义,培养儿童的上进心与责任心;知道个人饮食卫生习惯对健康的影响,初步掌握正确的个人饮食卫生知识;了解保护牙齿和正确咀嚼的知识;知道偏食、挑食对健康的影响;养成良好的饮水、饮食习惯;初步了解营养与食品安全对个人健康的影响,初步树立营养健康意识与食品安全意识;学会基本饮食礼仪,树立节约粮食的意识。
层级二,了解食品卫生基本知识,初步树立食品卫生意识;了解营养不良等疾病的基本知识及预防方法;了解食物制作过程对于营养的影响;了解土地、阳光、空气、水、季节、天气等自然环境与农业生产的基本知识,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与食物的来之不易,培养节约意识与同情心,了解传统餐具文化与礼仪,了解一次性餐具对于环境的影响,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层级三,了解营养素的基本知识,包含人生不同成长阶段的健康饮食内容,培养对自己对家人的责任心与爱心;学会基本餐食的制作,培养独立生活能力与参与家庭劳动的勤劳奉献精神。认识健康食品和有害食品,了解基本营养常识,了解食品安全知识;了解现代农业作物的生产过程对于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了解食用野生动物的危害,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文明意识。
结语
食育,是要培养拥有保持身心健康能力的人格完整的人,是要培养具有“追求人与自然和谐,追求绿色发展繁荣,追求热爱自然情怀”(习近平)的生态文明思想的人,是要培养“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报效国家,奉献社会”的人(《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从食育入手,使孩子们从体验一餐饭的食与做,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意识、知识和能力,践行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提高国民身体素质与文明素养,引领社会绿色风尚和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食育”应向各年龄段人群开展》. 新京报, 2020,(0105)
2.《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
3. 季丽云. 体系化的日本小学食育. 中国知网,分类号: G629.313
4.《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
5.《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与健康委员会令第45号)
6.《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国发〔2019〕13号)
7.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国令第721号)
8. 《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体艺〔2008〕12号)
9.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人民出版社出版,2020.3
上一篇:陈乃林为周延军新著《新时代社区教育若干问题研究》作序 |
下一篇:茶话手工月圆南城 直播共聚情满中秋 |